2020/02/09
大吳哥城的第二站是巴芳寺,是損毀的較嚴重的寺廟
建造者是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,是建於十一世紀的印度教建築,供奉的神是濕婆神
但在十六世紀時,被佛教信徒改建為佛寺,所以在寺廟西面(背面)有一尊尚未完成的臥佛
巴芳寺前有長達一百七十多公尺的架高參道,橋下有十分密集且整齊的石柱,很適合拍張照
相較於其他吳哥建築參道上的十字形平台,巴芳寺參道中段有座十字形塔樓
因為二月是乾季,所以兩側都是禿禿的土,但導遊給我們看了七八月雨季的照片,整片綠色的草地很漂亮
在靠近巴芳寺參道的兩側原有四個水池,導遊說是給信徒淨身用的
不過修復時,只將其中一座水池的台階修好(十字形塔樓旁)
巴芳寺正面
進入東塔門後,裡面就是金字塔了
金字塔前有兩座藏金閣殘跡(照片右下),兩個藏金閣也是由參道連接,不過現在只能看到參道下的圓柱
中央的金字塔有很多層,現在有木階可到達最上層,木階很陡,大家走的時候要小心啊
這是最上面那層階梯,很可惜現在不開放
爬上第一層階梯後可以先繞一圈看看風景
金字塔其中兩層有環繞一整圈的迴廊
我覺得很神奇的是,這些層層堆疊起來的石頭,竟然沒有用任何黏著劑之類的東西耶
迴廊的四面塔門也都有浮雕,雕刻著印度教史詩的內容
但我是回來後才發現,照片也只有下面這張的右側有拍到一些
塔樓頂端的蓮花造型,大家看的出來嗎?
巴芳寺背面有尊超大臥佛像,是在建成後幾百年才刻上去的,不過並未完成
左邊是頭,右邊是身體
巴芳寺的損毀程度較嚴重,修復也不像其他吳哥遺跡順利,但我覺得很值得造訪
雖然印度教宇宙觀的須彌山常常在吳哥寺廟中體現,但能像巴芳寺讓你一層一層往上爬的真的不多
巴芳寺前的架高參道規模也比較大
再來就是背面的臥佛,慢慢看出佛像的輪廓時真的覺得很驚喜
而且他就在巴揚寺隔壁而已,兩個都是我非常喜歡的寺廟!
(文中的資訊大多來自導遊及《吳哥深度導覽:神廟建築、神話傳說、藝術解析完整版》)